虛擬展廳越來越多的行業被廣泛使用,畢竟它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瀏覽,近年來,一些大型的博物館、歷史陳列館、藝術館等都開始開發虛擬展廳,甚至每次重大展出也專門開發,方便國內文物愛好者,甚至學校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宣傳教育的手段,近日,從龍門石窟研究院了解到,“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虛擬展廳正式上線。即日起,龍門石窟愛好者即可足不出戶觀看龍門石窟在廣州舉辦的展覽。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虛擬展廳
此次展覽由龍門石窟研究院和廣東省博物館聯合主辦,是龍門石窟目前在國內舉辦的最大規模展覽。展覽共展出85件(套)院藏精品文物,其中包括8件流失海外現已回歸的國寶。
本次展覽除了精品文物以外,還運用三維數字化技術,將一座海外回歸的高樹龕佛首與洞窟造像遺存進行“身首合一”,復位合璧,并通過3D打印技術立體呈現。同時還展出了古陽洞北壁三座等比例3D打印佛龕,虛擬還原了“龍門最美觀世音”(萬佛洞前室南壁編號S17的觀世音像龕)的本來面貌。據了解,這四座佛龕的三維數據精度為目前國內最高。
記者體驗發現,本次展覽的虛擬展廳可呈現3D衛星地圖的效果,畫面展示為展廳實景且可以自由縮放,方便觀眾觀看展品細節。據介紹,展覽將持續至8月28日,可登錄廣東省博物館官方網站的首頁,進入“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虛擬展廳。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郭歌 編輯:沈若宸,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紅色中國——革命文物藏品圖片展》25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該展是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有關要求,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在匯集全國有關革命文物圖片資料基礎上,精選制作的一次革命文物專題展覽。
南昌新聞網訊8月29日記者獲悉,在南昌R產業基地,“VR+5G” 展廳建設如火如荼,預計9月25日完工。據介紹,“VR+5G” 展廳總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是2019世界限產業大會著力打造的一一個特色亮點。該展廳融合運用VR、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生動展示江西文化、智慧醫療、政務服務等“江西主題”,打造既具有行業先進理念,又展示W產業規劃全景的沉浸式體驗區。
吳橋是舉世聞名的雜技之鄉,亦是世界雜技孕育的搖籃。在滄州博物館里設有這樣一個展示雜技文化的展覽——《百戲之源——滄州雜技文化展》,一定會讓您大飽眼福。
信可威展廳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廳裝修、展覽展示設計、展臺搭建的展覽設計公司,同時提供展示設計,展臺設計服務,作為上海展覽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全流程的整體解決方案。
展臺搭建材料的選擇應考慮到耐用性、安全性和環保性。常用的材料包括鋁型材、木板、玻璃、LED顯示屏等。同時,應根據展會規定和展館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
2025 上海國際精細化工展覽會(SpeChem China)將于 2025 年 9 月 17–19 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浦東新區龍陽路 2345 號)舉行。根據主辦方往屆慣例及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檔期管理規則,展臺設計、報館及現場搭建展臺時間預計如下,供參展商參考。
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中山紀念堂于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屋頂全部采用藍色琉璃瓦,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
隨著vr技術的流行,vr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多,VR博物館就是VR虛擬展廳的一種應用。近日如皋市博物館VR數字展廳制作完成,實現了縣級博物館服務從實體空間向虛擬空間的延伸。新技術提供了VR視覺暢游博物館的新模式,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觀展體驗和視覺享受。
受國內疫情反復影響,為配合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切實保障各位展商和觀眾及所有參與者的身體健康,同時也為保證參展效果,原定于8月舉行的第16屆上海漁博會決定延期。過去的一段時間,經過與各方積極協調之后,我們最終決定:2021上海漁博會”將于12月15日-17日舉辦,展出地點為國家會展中心;展商布展時間為12月13-14日;已完成審核的預登記觀眾可繼續沿用原預登記碼入場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