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僑商智庫研究院打造的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項目正式上線。該展廳集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四大核心功能于一體,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對接洽談服務。
“僑交會深圳云展廳”的數字展廳將定期舉辦不同行業、不同市場的線上主題展會,通過3D、VR、大數據等技術還原線下展會場景,多維度展示展商的產品和項目信息;非展會期間,展商可以通過云展廳的商家中心持續進行產品的展示、約談、會議及交易,商家中心將邀請深圳企業入駐,形成深圳專屬的企業庫和產品庫,便于品牌推廣和大數據管理、應用;
僑交會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具備四大核心功能: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撮商服務。
一、數字展廳:定期舉辦不同行業、不同市場的線上主題展會,通過3D、VR、大數據等技術還原線下展會場景,多維度展示展商的產品和項目信息。專業觀眾來源:海外線下展會積累的買家資源、海外商協會與當地行業協會的會員資源、當地專業展覽公司的數據庫資源。
二、商家中心:非展期間,展商可以通過商家中心持續進行產品的展示、約談、會議及交易,深圳企業入駐平臺“商家中心”,形成深圳專屬的企業庫和產品庫,便于深圳區域品牌的發展、推廣與大數據的管理、應用。
三、服務專區:平臺聯合廣東省貿促會進行權威商事認證、聯合第三方服務公司提供法務服務、供應鏈服務、全球售后服務、直播服務、視頻制作、金融服務等
四、企業可利用直播圈功能進行直播會議、直播推介、直接帶貨等活動。平臺采取新型的線上“以會帶展”模式,定期跟不同國家的政商企學屆人士進行連線訪談或研討會,搭配與兩個國家市場相匹配的展品,開展雙向進出口商品展示和貿易。
來源:深圳僑報,轉載內容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4月12日,德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正式開館并向社會免費開放。展館展出了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民俗、傳統醫藥、傳統手工技藝等眾多德宏經典非遺項目,多樣的非遺互動體驗,讓市民和游客連聲稱贊、流連忘返。

羅湖美術館是羅湖區重要的公共文化機構,前身為“羅湖創意文化廣場”,建成于2007年,2017年2月,美術館正式作為政府公益性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場館分為展館和戶外廣場兩部分,占地面積8698㎡,建筑面積3848㎡。現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展覽廳6個,學術報告廳1個。主要開展各類展覽、公共教育、藝術收藏和學術研究等活動。常設品牌活動有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深圳國際攝影周、“雙城墨韻”書法聯展、“美的熏陶”系列公教活動等。

數字展館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展館形式,對于很多博物館來說,建設智慧數字展館,給更多人以全新的瀏覽方式,比如法國盧浮宮數字博物館、紐約大都會數字博物館等,都有線上數字展廳。近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11月4日正式推出VR網上展館,館歌《僑愛中華》同日發布。

中國國際緊固件工業博覽會International Fastener Show China,由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緊固件分會,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愛螺展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上海愛螺展覽有限公司,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聯合承辦,中國20多個省、市、區緊固件行業協會協辦。

廣州廣播博物館收集了許多廣播發射、制作、接收等的廣播器材文物,還保存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館內亦設有觀眾體驗區,大家透過一個微型電臺模型,根據燈箱的變化模擬聲音的發射、接收的全過程,直觀感受電臺的工作原理。有興趣者還可以試著做一下節目,一個做節目,一個拿著收音機,馬上感受做廣播的樂趣!

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企業開始發展網絡展示其產品和服務,而vr虛擬展廳的出現恰恰符合當下需求,而比較早應用的此技術的是國內各大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觀賞陳列性的展館,目前青州市博物館也開始打造網上虛擬vr展廳,既有常設展覽,也有臨時展覽。

去年7月,上海出臺了“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出臺的時候很多人還分不清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垃圾,如何弄懂這些垃圾的分類,也成為讓人們頭疼的一大難題。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有些地方會有相應的辦法,比如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近日,浙江省湖州市練市鎮打造了湖州首家鄉鎮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

廈港海洋文化展示廳位于廈港街道沙坡尾,于6月16日起恢復開放,參觀需網上預約。該展示廳不僅有疍民生活用品、生產用具等老物件,還擺放著廈門第一艘觀賞性王船。恢復開放的展示廳,每小時入場人數上限為30人。開放時間為9:00-12:00;14:00-18:00,逢周一閉館。

廣東外事博物館原為民國時期法國駐廣州領事館,建于1890年,是沙面建筑群中的A類文物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收藏了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外事禮品以及重要外事活動的圖片外,還特意利用旋轉樓梯的空間展示了十多幅百年前的沙面老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記錄下百年前洋務翻譯拖著長辮身穿大褂的身影,這幅懸掛在二樓大廳的老照片,不但完整地反映了當年沙面西橋景色,而且可以看到當時行走在英法領事區的洋務翻譯依然保留清裝打扮。
